翻譯:我自身不夠美好,身患疾病才返回家中。
賞析:這兩句詩以女子自述的口吻開篇,“妾身兮不令”展現出女子自謙認爲自身不夠美好,“嬰疾兮來歸”則道出因病歸家的無奈。短短十字,讓我們感受到女子的柔弱與哀愁,也爲後續情感的抒發奠定了基調。字裏行間,盡顯命運無常,令人心生憐憫。
妾身兮不令,嬰疾兮來歸。
沉滯兮家門,歷時兮不差。
曠廢兮侍覲,情敬兮有違。
君今兮奉命,遠適兮京師。
悠悠兮離別,無因兮敘懷。
瞻望兮踊躍,佇立兮徘徊。
思君兮感結,夢想兮容暉。
君發兮引邁,去我兮日乖。
恨無兮羽翼,高飛兮相追。
長吟兮永嘆,淚下兮沾衣。
我的身體不好常常被病魔纏繞,拖着病體回到了孃家。
至今臥牀不起,不能出門已有數月。
未能親自服侍、陪伴在你身邊,有違敬夫之情。
如今你奉命遠赴京師。
自此一別何時才能與你相見啊,行前竟不能和你見面一敘衷曲。
不能送別只能想象着我中站在高處,極目遠眺,希望能看到你遠去的身影,在那裏獨自徘徊。
憂慮你行路前的衣食是否備妥,心情是否憂鬱,想着能在夢中得見你的容顏。
你出發遠行了,離我一日遠過一日。
我恨自己身無羽翼,不能高飛追你同行。
只得長嘆一聲,讓汩汩涌出的淚水打溼衣裙罷了。
註釋令:善。
嬰:抱。
沉滯:久留。
歷:經。
差:病癒。
曠:空。
侍:侍侯。
覲:拜見尊長。
違:背。
適:一作“遞”。
悠悠:遙遠的樣子。
因:由,從。
踊躍:跳躍。
結:聚積。
暉:一作“烽”。
引:長。
去:離。
乖:遠。
這首詩的具體創作時間不詳。只知創作於東漢桓帝時,徐淑的丈夫秦嘉入洛陽就職,當時徐淑正臥病母家,夫婦沒能面別,秦嘉作《留郡贈婦詩》三首與妻話別。徐淑以此詩作答。
這首酬答詩是專爲秦嘉奉役赴京師而作的。這首贈別詩表達了病婦獨守空閨,牽念丈夫的痛苦。前十句是化情於事,後十句是直抒其情。在表現形式上,詩人仿效楚辭的兮字句式,每句皆用一“兮”字,極表感嘆之情。這與全詩悲傷詠歎的情調頗爲相合,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。全詩大致分二層意思。
第一層,作者陳述自己未與丈夫互訴衷腸的原委及內疚之情。寫自己患病母家,身體不好,常常被病魔纏繞,所以回了孃家,至今臥牀不起,不能出門已有數月,仍然沒有痊癒,不得與夫話別。“不令”,不善;“嬰疾”猶抱病;“差”,病癒。
“曠廢兮侍覲,情敬兮有違’’二句轉寫自己因病未能拜見丈夫,親自服侍稠陪伴他,有違敬夫之情。“覲”.朝見,拜見(君主)。作者用“覲”字以示對丈夫的尊敬和愛慕。當時,秦嘉派去接徐淑的車已經“空返“,作者深感內疚而作此句。由此能感受女詩人內心蘊藏的複雜情愫。作者首先交待不能送別的原因,雖是敘事,而又化情於事,於事見情。平靜的水流是最深的水流,強忍不露的感情更爲誠摯動人,這幾句看似平平敘事的詩,亦復如此。
第二層寫自己得知丈夫即將遠行卻難以面別的悲涼和湊苦。
君即刻奉命去京師了,“一別音容兩茫茫“,歲月多麼漫長啊l所謂“一日不見如三秋兮”,何況此別並非幾日。而我未能與你寬語相慰,對你傾敘思戀之情。下二旬“瞻望兮踊躍,佇立兮徘徊。“借《詩經·燕燕》中“瞻望弗及,佇立以泣’’的意思,自己不能長亭送別只好在想象中站在高處,極目遠眺,希望能看到你遠去的身影,在那裏獨自徘徊。接下來,作者寫登高遠望仍不見丈夫蹤影的內心感傷和聯想。舊時代的婦女往往把自己一生的希望都寄託於丈夫,即所謂“出嫁從夫”。故與久別歸來的丈夫團聚乃是她們最爲欣喜之事。何況秦嘉夫婦感情甚篤,故未見面之遺恨更深。
於是作者憂慮丈夫行路前的衣食是否備妥,心情是否憂鬱,夢想其容暉。今日一別,何時相見呢?作者極想獲悉下次相聚之時日,而事實上又不得而知,故言限無兮羽翼,高飛兮相追”作者任自己思緒聯翩,想象馳騁,表達了自己恨不能象鳥一樣展翅而飛,永遠與丈夫形影不離的感情。別離之際的神傷魂泣,女詩人身染沉痾,竟連“消魂”的敘別亦不能得。丈夫遠出,相去日遠,詩人不禁幻想自己能插翅高飛,長追不棄。然而幻想終歸還是幻想。
“長吟兮永嘆,淚下兮沾衣“是對自己此刻心情和神態的真實寫照。想象與現實的強烈對比使作者更傷感了,無奈只得長嘆一聲,讓汩汩涌出的淚水打溼衣裙罷了,又能如何呢?纏綿俳惻之情溢於言表。這是從焦躁中冷靜下來和從幻想中清醒過來之後的感傷。“長”字“永”字,同義重複,更見得此情的厚重壓抑,深沉含蓄,至此一個贏弱、多情的少婦形象躍然紙上了全詩感情真摯,一片深情。“君今兮奉命,遠適兮京師。悠悠兮離別,無因兮敘懷。”四句雖未明寫渴望與夫相聚,但此情卻滲透於字裏行間。
徐淑的丈夫秦嘉入洛陽就職,當時徐淑正臥病母家,夫婦沒能面別,秦嘉作《留郡贈婦詩》三首與妻話別。徐淑以此詩作答,表達不能與丈夫相隨前行的悲痛傷心和對丈夫的摯愛深情。
徐淑,东汉女诗人(约公元一四七年前后在世),陇西(今甘肃通渭)人。秦嘉,生卒年不详。字士会。陇西(今属甘肃)人,徐淑丈夫。桓帝时,为郡吏,岁终为郡上计簿使赴洛阳,被任为黄门郎。后病死于津乡亭。徐淑有诗集传世。(《补续汉书艺文志》)所作今存《答秦嘉诗》一首及答书二篇。